集团新闻

中超 “寒门” 海牛:冯文静的坚守与青岛足球的血脉

2025-07-04 1

2025 年 7 月 1 日,青岛海牛俱乐部副总经理冯文静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肺腑之言,再次将这支中超 “寒门” 球队推到舆论前台:“我们是中超 16 支球队中的寒门,但即便如此,我们也不能放弃。海牛是青岛足球的血脉,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坚持。” 这番掷地有声的表态,不仅是对球队现状的坦诚剖析,更是对青岛足球 32 年传承的深情告白。

一、寒门的生存法则:从金元废墟中重生

当上海海港、山东泰山等豪门挥舞着千万欧元支票引进外援时,青岛海牛的 2025 赛季转会预算甚至不足某些球队的零头。根据转会市场数据,海牛本赛季总支出仅 26.3 万欧元,引入的外援多为自由球员或租借球员,与申花、海港等队的 “闪电换援” 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差距在球场上直观体现:6 月 25 日主场 0-3 不敌浙江队的比赛中,海牛替补席寒酸得如同临时拼凑的野球场队伍,而对手浙江队新援米特里策首秀便梅开二度。

但这并非海牛首次在逆境中求生。2013 年从中超降级后,中能集团用了整整九年时间,在中甲、中乙的泥潭中摸爬滚打,避开了金元足球的烧钱竞赛,转而深耕青训。2021 年,当金元泡沫破裂,海牛抓住机遇两年两级跳重返中超,成为那段动荡时期少数存活下来的民企俱乐部。如今,尽管俱乐部仍面临无冠名商、无胸前广告的困境,但冯文静坚信:“青训是我们的根基。” 目前,海牛拥有五支梯队,U21 梯队在 2025 赛季 U21 联赛中从 “死亡之组” 突围,王韬、李苏达等青训球员已入选国字号队伍。

二、冯文静的血性:从球员家属到管理层的蜕变

作为塞尔维亚前外援斯坦季奇的妻子,冯文静与青岛足球的羁绊早已超越职业范畴。2024 年,当俱乐部与青岛银行签约时,她以管理层身份出席发布会;2025 年 4 月,面对球迷质疑球队 “没血性”,她在社交媒体上硬核回应:“在必输的局里,只要你不放弃,就有可能赢。” 这种强悍的性格,源自她对球队的深度认同 —— 她不仅是管理者,更是 32 年青岛足球血脉的守护者。

DB电竞

这种血性在球队战绩上尤为凸显。尽管 2025 赛季 1 胜 5 平 10 负的成绩让海牛深陷保级泥潭,但冯文静强调:“每一个身穿海牛球衣的球员都会为家乡荣誉拼命。” 例如,4 月 20 日客场 1-3 不敌河南队的比赛中,海牛在先进球的情况下被逆转,但球员们直到补时阶段仍在高位逼抢,这种韧性正是冯文静口中 “为青岛而战” 的缩影。

中超 “寒门” 海牛:冯文静的坚守与青岛足球的血脉

三、中超生态的缩影:民企俱乐部的生存困境

青岛海牛的处境,折射出中国职业足球的深层矛盾。在 2025 赛季的中超格局中,8 支中上游球队多为国企或有政府背景,而保级集团的 6 支民企俱乐部中,仅深圳新鹏城和青岛西海岸获得地方政府支持。海牛的生存几乎全赖中能集团输血,即便如此,2024 年俱乐部收入仍不足千万,仅靠政府支持资金、票房和联赛分红勉强维持。

这种困境在转会市场上尤为致命。当申花能在六天内完成新援签约时,海牛为租借喀麦隆国脚兰克尔・泽的体检报告奔波了整整一个月,最终错过最佳补强时机。正如冯文静所言:“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寒门,但寒门也有寒门的活法。” 这种活法,就是坚持青训、深耕本土,用时间换取空间。

四、未来之路:在绝望中寻找希望

面对积分榜第 15 位的严峻形势,海牛并未放弃。新帅李霄鹏上任后,着手调整战术体系,强调 “防守反击” 与 “高位逼抢” 的结合;青训体系中,U21 梯队的孙浩然、王磊等新星正在崛起,为一线队注入新鲜血液。更重要的是,冯文静的坚定态度正在感染球迷 —— 在 6 月 25 日的主场比赛中,尽管球队失利,但看台上 “海牛永不放弃” 的标语依然醒目,这正是青岛足球血脉的延续。

正如新华社 2022 年对海牛重返中超的评价:“不抛弃、不放弃,是这支球队的灵魂。” 从降级到冲超,从金元寒冬到保级苦战,海牛用三十年诠释了中国足球最朴素的生存哲学:当资源有限时,唯有精神与传承,才能在绝望中孕育希望。而冯文静的那句 “我们不能放弃”,不仅是对球队的激励,更是对中国足球所有 “寒门” 的一声呐喊。

(全文完)